研讨发言
材料
:搭建基层协商平台,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市政协)
市政协牢牢把握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定位,扎实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多元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增添动能,积极助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创设基层协商平台,建设常态化履职阵地。
突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积极走出去、努力沉下去、深入融进去,在实践中探索打造常态化履职载体。结合“双联双创”活动搭建基层协商平台。将协商平台嵌入“双联双创”之中,引导广大委员与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共商共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市政协委员在街道社区开通“停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民意直通车”,在区社区参与建设“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在区方兴社区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打造建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政协委员服务站”,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推进“有事好商量”常态化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基层协商载体,统一使用“有事好商量”平台标识,探索推进以“社区协商议事厅”“线上协商议事厅”“政协委员工作室”为阵地的市政协“有事好商量”平台建设。“社区协商议事厅”是面向街道(乡镇)、村居(社区)等基层单位的协商平台,突出协商内容的“社区属性”。“线上协商议事厅”着眼于运用新型网络媒体技术,开展“协商议题线上征集”、“政协委员线上访谈”、“线上协商直播”等活动,充分彰显开放性、群众性、互动性。“政协委员工作室”是由政协委员一人领衔或多人参与,以委员个人名义或特色品牌冠名设立的线上或线下工作平台。通过打造上述经常性、群众性的基层协商议事平台,着力构建“面对面”与“键对键”、“端对端”相互配合的政协基层协商阵地。基层探索各具特色。县(市)区政协和基层政协联络组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如县柿树岗乡“村事民定”、区“智慧路”等基层协商平台成效明显。
二、创新基层协商机制,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出台《关于“有事好商量”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及“社区协商议事厅”“线上协商议事厅”“政协委员工作室”3个配套方案,就全市政协系统推进基层协商工作进行规范,明确推进政协基层协商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任务、保障措施,推动有事好商量的制度化实践。把准“党委政府‘好帮手’、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的定位,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思路,对各项环节作出规范性要求,形成完整闭环。在协商内容上,主动对接党政中
【发言材料】搭建基层协商平台,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市政协).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