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百姓需求的角度探索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
从1989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建成通车,到今天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6万公里,世界第一规模。34年的风雨成长路,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已走到青壮年阶段,人们在初期使用过程中是满满的幸福感,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党和政府把老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也融入到各项事业的评价体系之中,这时候老百姓回望走过的高速公路所见所听,感觉高速公路比城乡道路危险,存在诸多不便。危险是因为:高速公路事故中的致死率非常高。比如高速公路发源地德国,2020年共发生约26.4万起交通事故,其中高速公路事故率仅有6%左右,但交通死亡事故率高速公路占12%,死亡率高速公路比其他地方高了足足两倍。诸多不便:比如报警难,发生事故后讲不清事故地点;摆放警告标志麻烦且危险,需从车内找出三角牌并至少要走150米去摆放;临时休息难,有时
开着开着
困意就来了或感觉身体不舒服,没有就近安全的临时休息地;检修故障难,停车查看故障和维修非常危险和耽误时间;临近互通,没有在规定的地方变道,想及时纠正太危险;高速公路上突然出现行人,障碍物让人防不胜防等。这些都是老百姓在
高速上
行驶时碰到的实际困难。我们高速公路设计、建设、管理者应直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扑下身去下大力气研究解决群众之所需,这样高速公路才能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才能爱上高速出行。
高速公路上的这些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我们党和政府正在做着大量工作,但仅从教育和执法方面重点推进,显然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把必要的安全防护工程补齐,多
措
并举,才能消除人民群众对高速公路的不适感觉和危险状态。下面,笔者尝试着从交通安全工程方面来探索解决人民群众对高速出行的需求,进而起到预防事故的效果。
一、互通枢纽车道选择错误问题
临近互通,错过了按规定应该驶出主路的位置后,实践证明,大部分驾驶员都会错误操作,不顾后果朝着既定方向目标纠正。对方向暂时迷失行为,驾驶人确实是属于非主观故意。人的能力相对驾驶任务而言是有客观缺陷的,人的行动耐久性和准确性是有限的,不再对正在进行的驾驶任务关注,出现走神现象是随机的、偶然的。这种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只不过因为没有酿成大祸人们是不去多加思考和弥补的,比如我们开车时大脑由于沉浸在某一场景里,即使外面是红灯也正常通过,事后才知道自己违法了。但由于高速行车速度快、临进出口空间距离短,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引导、操纵车辆,
从老百姓需求的角度探索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