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两两相扣”串起社区工作者职业化“链条”
去年以来,市重点解决社区工作者业务能力薄弱、收入待遇不高、岗位缺乏吸引力等问题,聚焦来源结构、培育培养、激励保障等方面,以全动态、全链条、全方位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动力源。
“选”“聘”并用,全动态优化结构机制。实行社区工作者总量控制,要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25人的标准配置社区工作者的要求,建立“选聘分离、逢进必考”制度,通过“笔试+面试”的方式,从法律、经济、心理学等专业人员中招聘,从“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人群中选聘,招录社区工作者80名。建立社区工作者信息库,围绕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学历层次、兴趣爱好等信息,实行员额职数控制、因需动态调整。实行社区工作者退出淘汰机制,制定社区工作者从严选任标准,制定一届任期内两个年度考核不合格等8种退出情形,畅通退出渠道,增强队伍活力。
“学”“践”并举,全链条构建成长体系。将社区工作者队伍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依托市、街道党校,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专项培训,组织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宣讲等活动,常态化开设社区工作者专题培训班。建立“培训+测试+考察”机制,通过“理论考试+模拟测试+学员展示”的方式,增强培训效果。推行“定岗式”
锻炼培养,从社区结对共建部门(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等人员中,挑选熟悉党建业务、社区治理经验丰富的帮带导师,每名导师帮带2~3名社区工作者,让“内行人”教“行里人”,让“大师傅”带出“好徒弟”。
“薪”“评”并行,全方位激发干事活力。参照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工资+级别工资”动态增长薪酬体系,提升社区工作者工资标准并享受“五险一金”待遇。实行社区工作者年度考核评议制度,根据不同岗位设置考核内容和计分分值,由街道工委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专项考核,结合群众评价和满意度测评,把最终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工作者岗位调整、奖励惩戒、薪酬待遇和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根据干部选任标准要求和岗位职数空缺需要,择优选拔工作业绩突出、能力素质优秀,符合相关任职条件的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街道领导班子或担任相关部门(单位)副科级职务,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形成闭环管理、实现良性循环。
交流发言:“两两相扣”串起社区工作者职业化“链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