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我们单位按惯例给每一名干部职工的家属发送了一份慰问信。也是按惯例,起草这封信的任务又落在了我的头上。
说实话,这种年年都要写的材料很不好写,因为“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清·谭嗣同《报贝元徵书》),文以新为贵。就这样一封慰问信来说,每年慰问的对象和形式是相对固定的,写信的目的和内容要求(无外乎晒一晒工作成绩,表达感谢、慰问和祝福)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要写出新鲜感确实很不容易,写的次数越多,就越难以推陈出新。
然而,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材料写得再多,也不要以为该写的话都写过了,该用的招都用过了。没有新话新招,只能说明你江郎才尽,或是不够用心。
那么,今年这封信到底该怎么写呢?我是这么想的:
一要有感情。
怎样的慰问信才是好的、成功的?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慰问对象看了以后有感觉,有安慰感、欣慰感。看信的感觉感受源于写信的感情感染。作为写信者,我们一定要带着对家属的感情写,找到与他们之间的“同感点”“共情点”,由此适当展开、加以渲染,使这封信、这份情由单向输出变成双向奔赴。
就我们的工作特点来说,家属最有感的,恐怕就是“见不到人”——
白天见不到,晚上也经常见不到;平时见不到,节假日也经常见不到;出差见不到,不出差也经常见不到。
“见不到”的背后,是工作忙、加班多,带来的必然是对家庭和家人的亏欠,这是组工干部共同的软肋。但是,我们既要让家属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明白的”“有愧的”“亏心的”,又要让他们知道,见不到我们完全是工作使然,是有正当理由的,甚至是没有办法的。
把这样的意思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这封信的写作定位。然而,合适的方式也很不容易把握。
一方面,
慰问信不是公文,虽然可以纳入广义公文的范畴,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文,不是一般的公文,不能板着面孔,不能过于严肃,不能写成“官样文章”,一定要写出可读性、人情味,让慰问对象看得下去、看得进去。
另一方面,
慰问信也不是私信、家信,它毕竟是代表单位、代表“公家”写的,一些“官面”上的话还得讲,不能过于感情化,过度地煽情。所以,写这封信要注意把握好公与私、质与文、软与硬的关系,既要有政治的高度,也要有感情的温度,这样才能产生凝心聚力的
作用和效果。我希望这封信是可以直接入口、真情暖暖的温水,而不是滚烫沸腾、无法下咽的开水。
二要有主题。
主题不存,文章无魂;主题突出,文稿有神。
这几年我写的慰问信,主题思想是一样的,都是慰问和感谢家属,
平实之中见温情——第四封致组工干部家属的春节慰问信的写作构思与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