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在福建工作时,在山区干过,也在沿海干过。当时我就提出大食物观,肉、蛋、禽、奶、鱼、果、菌、茶……这些都是粮食啊。对于我们这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大食物观是一种全新的食物发展理念,突破了以粮食为主的单一食物来源观念,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体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满足了人民对食物多样化、营养化、健康化的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了大食物观的重要性,“大食物观”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
怎样准确理解“树立大食物观”。践行大食物观,必须深入理解其中心要义,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立体式把握大食物观的丰富内涵。大致归纳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从食物来源层次,食物不仅来自耕地,还包括森林、草原、海洋等多种资源空间。同时,食物不仅来自传统的农作物、畜禽、水产等资源,也包括更丰富的生物资源。这意味着要面向山、水、林、田、湖、草等整个国土资源,
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第二,从膳食结构层次,不仅指向主粮,同时指向“副”食,注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同时,大食物观强调食物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注重膳食结构中食物的种类,使膳食结构更加合理。
第三,从产业链层次,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完整供应链条,通过各个环节的紧密协作,多渠道开发食物资源。同时,大食物观不仅强调各环节的安全,即建立严格的食品标准和监管机制,又强调各环节的可持续发展,即采用绿色高效、节能减排等技术,确保产业链安全可靠、资源节约和生态平衡。
第四,从地域层次,我国地域条件差异大,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形成了区域性、独具特色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塑造了独特的饮食习惯和食物消费结构,形成了各地鲜明地域特色的“土特产”,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食物需求。
第五,从全局出发,食物供给更加丰富多元。为此,我们要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自觉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保护、加强食品安全治理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广泛开发食物资源,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构建新时代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而
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