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
欧阳修(1007
—
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后以太子少师致仕,赠太子太师,谥
“
文忠
”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名列
“
唐宋八大家
”
和
“
千古文章四大家
”
,影响了宋朝一代文风。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也成就卓著,苏轼称他
“
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
”
。在史学方面,他与宋祁合撰《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以下简称
“
欧史
”
)。一个朝代有两部正史,在二十四史中只有唐和五代。与《新唐书》官修不同,《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因而独具特色。
缘起与成书:修史鉴今
唐末五代,天下纷扰,割据势力迭兴迭废。五代
“
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
”
。由于战争频仍,导致经济凋敝,民生困苦,社会秩序大乱,用欧阳修的话来说,
“
于此之时,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
”“
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矣
”
。关于这一段历史,先是有宋初宰相薛居正(912
—
981年)监修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又称《梁唐晋汉周书》,以下简称
“
薛史
”
)。宋初修五代史,意在探寻治乱之道,正褒贬、资治鉴。《修五代史诏》云:
“
唐季以来,兴亡相继,非青编之所纪,使后世以何观?近属乱离,未遑纂集。将使垂楷模于百代,必须正褒贬于一时。
”
《旧五代史》开纂于开宝六年(973年)四月,至次年(974年)闰十月书成,历时一年半便成150卷。薛史诞生60余年,欧阳修又独撰《新五代史》,欧史成书和出版后,薛史的关注度逐渐降低。
缘何欧阳修要凭一己之力重修新史?其一,薛史成书时过速且出于众手,其重在拾掇典故旧闻,义理上“垂楷模”“正褒贬”的追求难以完全实现,且当时还存在部分割据政权,北宋统一后,国家政权才逐渐稳定,时人渐渐对仓促成书的薛史不满,建议重修五代史。其二,欧史的诞生源自作者更为明确而迫切的现实关切。欧阳修于景祐元年(1034年)任馆阁校勘,面对北宋政权内忧外患的严峻现实,他曾感慨,“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此甚可叹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欧阳修认为《旧五代史》多有繁猥失实,起不到“垂劝戒、示后世”的作用。为革时弊,他一方面与范仲淹等人积极倡导新政,同时极力推动经学“##paidbegin##变古”,试图扭转宋初以来学界的守旧风气,以为政
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