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要在制度建设上用力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
小马拉大车
”
是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棘手问题。其根源主要是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
游而不离
”
,成为束缚基层发展的一个
“
枷锁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重大原则,对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作出明确部署。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为基层减负工作作出规范,提振了基层士气。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要实现基层减负赋能的目标,制度落实必须动真格,切实做到让铁纪
“
长牙
”
、铁规
“
生威
”
。
制度,是社会运行的规范,是个人行为的准则。制度建设,如同栽树,看似缓慢,却根深叶茂。用制度抓基层减负,意味着我们用科学的流程来提高基层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制度的明确性,让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制度的刚性,将为基层减负提供坚实的保障。在制度的框架下,基层减负不再是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基层减负,不仅是对基层工作者的关怀,更是对社会活力的释放。
靠制度固根本管长远。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建章立制,可以促规范、管
基层减负要在制度建设上用力.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