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x,2023年5月我来到x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x村位于思南县西南部,山大沟深,交通不便。面对这些难题,我主动谋划,想办法、出点子,运用在脱贫攻坚时期所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带领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乡村振兴路上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产业发展“主力军”、基层治理“带头人”、为民服务“领头羊”,一步步让x村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阔步进行。
一、党建引领,当好组织建设开拓者。
党建强则乡村强,党建兴则乡村兴。农村党组织作为党的建设的神经末梢,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只有把村级党组织建好建强,才能干出成绩,为民造福。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着力优化队伍建设。
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根据镇党委指导意见,协助优化调整村“两委”班子成员3名,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2024年来吸收入党积极分子1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名。
二是着力规范制度建设。
规范落实“三务”公开制度、议事制度、组织生活会等,并按组织要求,通过召开座谈会、书记讲党课、“七一”专题讲座、党员志愿服务等,引导广大党员学思践悟,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增强广大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凝聚力和动力。
三是着力加强教育培训。
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建强村干部队伍的重要抓手,突出党的建设、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重点内容,组织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力量参加县、镇各类培训,切实增强村级队伍服务群众能力和履职本领。
二、产业发展,当好致富增收领路人。
乡村要振兴,产业先振兴。根据x村山多地少的条件,我坚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来村后,我通过广泛调研,因地制宜,主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思南县“一主两辅”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广油茶、双高红薯、肉牛等产业,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一是狠抓主导产业,实现强村富民
。2023年协助村级发展“双高”红薯100亩,2024年新发展“双高”红薯140亩。同时,协助村“两委”完成全村油茶管护工作368亩、补种1900余株,油茶花开满山香时,漫山遍野的油茶林成为乡亲们看得见的长效“绿色银行”。
二是狠抓辅导产业,创造稳定就业环境
。鼓励脱贫群众发展牧草种植,为肉牛养殖提供草料,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融合发展,让村民获得多重收益。截至目前,全村共发展肉牛养殖166头。
三是狠抓短效产业,推进产业补短板。
2024年协助村级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
县交通运输局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感悟.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