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研究】韶山市发展现代农业实践及启示
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概念。
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家庭成员参加生产劳动并进行家庭内部分工,靠世代积累的传统经验开展劳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人们常说的“小农经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位饮、耕田为食”是传统农业的真实写照。
现代农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的生产经营,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实行企业化管理、产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形态。
近年来,韶山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独特优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致力于将光荣的革命性转化为创新性、将韶山品牌的影响力转化为生产力、将红色文化的知名度转化为开放度,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时施策,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进行了成功实践,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韶山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和成效
(一)韶山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
1.响亮的城市品牌
。韶山是毛泽东主席的故乡,其知名度享誉世界。近年来又相继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等30余项全国性荣誉,其中包括“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多个与现代农业相关的品牌和荣誉,为提升当地农业品牌创造了先行条件。
2.独特的政策优势
。韶山的发展倍受上级重视。为加快韶山发展,中央和省市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了韶山大力支持,使韶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
。韶山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人民景仰的红色胜地,2017年共接待游客2050万人次。庞大的游客市场和完善的旅游设施,为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带来了资源条件。
4.优良的生态环境
。韶山生态绿化率达96%,地表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基本实现城乡同步,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绿化模范市和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市,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5.坚实的群众基础
。韶山连续12年蝉联“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荣获全国综治工作“长安杯”,百姓安居乐业,乡风朴实文明。根据调查统计,89%以上的居民表示非常支持引进现代农业项目,这是发展现代农业最重要、最有利的人文条件。
(二
【决策研究】韶山市发展现代农业实践及启示.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