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探索“三化”模式,推动党员教育见行见效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经常性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内容本土化、平台多样化、体系科学化教育培训模式,不断推动党员教育见行见效。
一、盘活三大资源,实现教育内容“本土化”。一是建好师资库。从机关、农村、学校等不同领域择优储备区级党员教育讲师30名,推选市级党员教育讲师8名,择优选准师资,动态管理师资,科学运用师资,选派代表参加省级“书记龙门阵”主题坝坝会录制和市级“支部书记微党课”擂台赛,荣获三等奖。二是打造教学点。依托全区各类教育资源,打造赵一曼故居、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赵一曼纪念馆、烈士陵园“红色基地”4个,借力全国宅基地改革、全省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打造龙兴、高桥等乡村振兴“绿色基地”12个,高标准建成区智慧治理中心等基层治理“蓝色基地”42个,通过现场观摩、交流座谈、实践体验等方式,开展“三色教学”2.8万余人(次),确保教育内容既有“党味”,更有我区“乡土味”。三是开发精品课。把电教制片作为加强党员教育重要抓手,在主题、摄制、宣传等方面下功夫,树立精品意识,突出本土特色。制作《水库村的致富秘诀》随手拍被共产党员网、四川观察等中省信息平台刊载,拍摄《传承一曼文化汲取红色力量》党员教育电视片被共产党员网刊载。指导制作《水库村的致富秘诀》《党建赋能“翠”炼国资担当同“屏”
共振服务改革发展》等7部党课微视频在全市组工“党课书房”专栏展播,撰写精品党课文稿10余篇。
二、用好三种方式,实现教育平台“多样化”。一是党校课堂系统学。将乡村振兴讲习所、区委党校作为理论知识宣讲、开展党员教育的主阵地,举办基层党员轮训班、组织系统信息调研工作专题培训班等,设置党的理论知识、革命传统、形势政策、知识技能、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等模块内容,依据不同类别党员,从内容库中选取对应内容,增强党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二是云端课堂广泛学。依托“我区先锋”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党课书房”“主题教育有声书”“学思践悟”等专栏,打造“指间微课堂”,及时推送政策解读、时政热点、党务知识等重点内容500余篇,联合区委宣传部等部门,向北京、重庆、绍兴等21个流动党支部、服务站推送“一曼精神”等学习专题25个。三是一线课堂引领学。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非遗民俗馆等场地,在基层打造10个“党课书房”实体阵地,邀请上级领导、专业师资等驻点授课60余期,组织50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
在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探索“三化”模式,推动党员教育见行见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