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右玉精神(1)
右玉
县位于山西省西北端,北部以外长城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凉城县为邻,西与平鲁区接壤,南与山阴县毗邻,东临左云县。地处晋蒙两省交界处,是山西的北大门。右玉自古为中国北方要塞,自春秋以前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占领。清雍正三年,设右玉县,归朔平府,府治设右玉。现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
右玉县在建国初,全县仅有残次林八千亩,林木绿化率不足百分之零点三,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右玉有这样一句话:“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狂风肆虐、黄沙漫卷是常事,曾有外国专家断言“右玉不适宜人类居住”。
新中国成立之后,从第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开始治沙造林。七十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县委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干,使绿化率由当年的百分之零点三上升到现在的百分之五十六,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铸就了“右玉精神”丰碑。右玉土地贫瘠,树苗成活率低。
当地人说:“在右玉,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还难哩!”右玉县在不同的时期提出不同的造林思路。五十年代提出:“哪里有风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拉开了植树造林大幕;六十年代提出:“哪里有风哪里栽,要把风沙锁起来”,突出了风沙治理;七十年代提出:“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狠抓防护林体系建设;八十年代提出:“适地适树合理栽,再把三松引进来”,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九十年代提出:“乔灌混交合理栽,绿色屏障建起来”,引进立体造林模式;进入新世纪提出:“退耕还林连片栽,山川遍地靓起来”的发展理念;新时代提出:“绿水青山秀塞外,金山银山富起来”,让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在右玉大地开花结果。
实践证明,右玉精神的形成,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品格力量,“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政绩观,右玉人民真正做到“一句誓言、一生作答”的强大精神力量。右玉精神是七十多年艰苦创业孕育形成的,根植于右玉人民勤俭质朴、忠勇坚毅的地域文化中,生成于植树造林、改善环境的艰苦历程中,升华于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为凝聚右玉县干部群众思想共识的精神内核,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右玉精神的内涵: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二〇一一年三月一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强调指出:六十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十八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
4篇弘扬右玉精神.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