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比知识更直接
——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考察学习的思考
8月14日至21日,在市委杨书记亲自率领下,我们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学习,这次考察学习虽然时间短,但学习方式好(现场参观与互动讨论相结合,实地考察与会议座谈相结合,国外先进经验与昭通发展现状思考相结合)、主题明确(新马两地城市建设与管理以及产业布局与发展)、针对性强(聚焦当前昭通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短板如何破解)。通过考察学习,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以及产业发展等,有了许多更直观、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从而真正理解了“见识比知识更直接”这句话的深刻涵义。同时,对照镇雄城乡建设发展的现状,自己也深刻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紧迫感,现将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与思考汇报如下:
一、
见识与感受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总体感受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可以概括为“1234”。1:即以人为本的理念;2:即重点解决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两个问题;3:即重点布局人口、交通、产业三个核心要素;4:即科学而正确处理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四者之间的关系。规划统领发展的路向,建设决定城市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动态过程。管理和服务决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活力,是一项综合手段。
(一)关于规划。抵达新加坡的当天下午,我们就参观了新加坡规划展览馆,其前身为市区城建局展示廊。通过参观学习,我深深为新加坡一流的规划编制、合理的规划方案、到位的规划执行所震撼。
1.科学性。新加坡政府在建国初期就高度重视城市规划,1967年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新加坡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领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规划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先进的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区域经济、生态环保、城市意象(即人对建筑或环境的宏观感受)等规划理论,真正体现了在一张蓝图的指导下有序建设的发展。比如:在概念规划中新加坡确立了环状发展的思路,环的核心是水源生态保护区,禁止任何开发行为。城市中心在南海岸边,以乌节路为重点,规划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商贸和旅游中心(我理解为何设在最南端而不是北端,重要原因之一是怕城市中心发展起来后对紧邻的马来西亚新山市带动较大,而对本国其他区域反而没有辐射带动)。一般工业集中在西部的裕廊工业区,主要是离开生活区并考虑风向不会污染本岛;火力发电、石油化工更是远离本岛,主要考虑消防
01-见识比知识更直接——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考察学习的思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