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热门资料 主题教育

综合行政执法管理新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x

DOCX   5页   下载0   2024-11-06   浏览7   收藏0   点赞0   评分-   2692字   1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综合行政执法管理新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x 第1页
综合行政执法管理新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x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精神,我市对全市各执法部门及队伍进行了从上至下的系统重塑性改革,构建起全领域、立体式的中心城区、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体系,为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执法效能夯实了基础,有力促进了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坚持精干设置,科学布局全市执法系统。 结合党政机构改革、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系统梳理全市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执法事项,整合各部门执法职能,重新搭建全市执法体系框架,纵深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一是机构设置方面,突出精简高效。 按照执法权力向基层下放的原则,整合职责相似的执法事项,压缩职能相近的执法机构,大力度撤并市本级执法队伍,市县两级执法队伍由178支精简为90支,精简率达49%,实现了执法队伍由有到优的转变,有效解决了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 二是执法层级方面,突出分级设置。 根据各层级执法工作实际、执法任务需要,分领域、按层级设置机构。市本级综合统筹各项执法工作,设置19支队伍;各市区根据辖区内人口、执法任务轻重,分别设置4—9支执法队伍,共设置71支队伍;在48个街镇设置综合行政执法局,构建起市县乡三级联动、138支执法队伍分区划域管理的新格局,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多层执法等问题。 三是编制配备方面,突出保障基层。 县乡两级执法队伍直接面向群众,是执法工作的最前沿阵地,为确保基层顺利承接各项执法任务,采用“减上补下”和“编随事走”两种方式补充基层编制,同步推进一线执法业务科室的设立和完善,配强基层执法力量。从全市执法编制锁定和内设机构设置情况看,一线执法编制占比约94%,副处级执法部门执法业务科室占比60%,副处级以下执法部门全员参与执法,有效解决了基层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 二、坚持效能导向,重塑中心城区执法体系。 我市271.8万人口中有221万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的4个市辖区和1个开发区中。在改革前,在市本级和4个市辖区、1个开发区共设置了92个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执法队伍,在城管、住建、市场监管等领域经常存在多头执法的问题。为此,我市在本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统筹工作需要和机构编制配备实际,以效能改革为导向,重塑中心城区执法队伍。 一是准确评估定位。 深入准确领会中央关于交通运输、农牧业、文化市场、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五大领域综合执法改革要求,按照“市和市辖区只保留一个执法层级”的改革思路,在对各领域执法
综合行政执法管理新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x
下载提示

欢迎使用云库网,如遇下载问题,请点击此处查看解决办法!

如以上链接无法点击,您可以尝试在手机或电脑“浏览器”中输入本站网址yunko.cn,进入网站,本站即便不注册登录,一样可以下载,您下载的文档会以邮件形式发送到您的邮箱,请准确填写邮箱地址。

版权说明:云库网是一个资源分享及获取平台,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