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这既显现出廉与贪的区别,也描摹出得与失的智慧。为官一方,是志在节用裕民,还是谋求个人权势;是忧虑百姓安康,还是贪求自家富足,彰显境界修养、价值取向,也决定人生走向。近代教育家唐文治曾写过一副对联:
“
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
”
为官者若是在清廉上过不了关,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围猎,骨头就会变酥变软,就容易弯腰失节。而守住了清廉,便有定力、有底气、有力量。
(解放军报《廉平之守不可攻》)
【典故】
出自隋王通弟子编著《中说
·
卷一
·
王道篇》,子曰:
“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
【释
义】
意思是,清廉的人常常因无所贪求而感到快乐,贪婪的人常常因欲壑难填而感到忧虑。
【赏析】
古人讲,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清正品格。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自表后主》中自白:
“
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
位高权重却能严格律己,展现了贤相诸葛亮知足知止的人生智慧。其修养之道在《诫子书》中展露无遗: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
【写材料用典】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