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最怕没有走进问题
关于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三个防止”的要求,即“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三个防止”都指向一个关键:调查研究必须树立问题意识,要对准问题、走进问题、解决问题。
近日,党中央部署了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征程上“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我们拿起党的传家
宝,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要推动党中央的重大部署落实落地,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想清楚,为何而调研?调研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
一
调查研究是一种工作手段和方法,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目的。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老一辈革命家就始终把调查研究视为“秘籍”。思想上出现了迷茫、现实中碰到了难题、工作上打不开局面,首先想到的就是调查研究。
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他还在文中提到,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要去调查这个问题的现状和历史,调查明白了,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1961年,面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遭遇的一系列困难和挫折,特别是农业生产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下滑,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制定出台了“农业六十条”“手工业三十五条”“商业四十条”等一系列政策,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困惑,农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2020年3月,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宁波舟山港考察复工复产。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记载,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并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回京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鲜明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可见,每一次调查研究,都应该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而且越是困难时期,越要深入基层、走进问题、寻找答案。
今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异常艰巨、深层次矛盾亟待破解,特别是外部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黑天鹅”“灰犀牛”“回头浪”“拦路虎”时有出现,迫切需要我们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拿起调查研究这个“武器”攻坚突破。
二
调查研究要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走进问题。
【大兴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最怕没有走进问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