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例文】孔子非常重视为政者个人道德的建设,提出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他反复申说
“
正己
”
的重要性,如
“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
。可以看到,
“
身正
”“
正其身
”
既是修身的结果,也是
“
从政
”“
不令而行
”
的必要前提。(中国纪检监察报《修己以安人》)
【典故】出自《论语
·
子路》,子曰:
“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paidbegin##
”
【释义】意思是,孔子说:
“
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
【赏析】正人先正己,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彰显了古人的智慧和气度。先贤认为,为政贵在修己,必须靠自身品行来使人信服;必须从自身做起,才能表率四方。从孔子的
“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
,到孟子的
“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
”
;从《盐铁论
·
疾贪》中说的
“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
,到南朝范晔在《后汉书》中提到的
“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
,正人先正
【写材料用典】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