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热门资料 主题教育

德国汉学家托马斯·海贝勒:以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读懂中国.docx

DOCX   5页   下载0   2024-12-06   浏览32   收藏0   点赞0   评分-   2312字   1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德国汉学家托马斯·海贝勒:以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读懂中国.docx 第1页
德国汉学家托马斯·海贝勒:以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读懂中国.docx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德国汉学家托马斯·海贝勒:以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读懂中国 托马斯·海贝勒(ThomasHeberer)中文名王海,是一位致力于客观呈现当代中国政治和社会、促进中德了解互信的德国学者。自1977年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为主题完成博士论文开始,他深耕当代中国研究领域,至今已经发表几十部德文、英文和中文著作以及100多篇学术论文。在众多海外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学者当中,托马斯·海贝勒以重视田野调查研究方法独树一帜,步履几乎踏遍中国的所有省份,对中国国情有着较为真切的感受和认识。 托马斯·海贝勒1947年出生于联邦德国美茵河畔奥芬巴赫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原本期望他在大学攻读法律,但他在读了三个学期后,发现自己志不在此,遂放弃了法律专业,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哥廷根大学、美因茨大学、海德堡大学攻读社会人类学(主修)、哲学、政治学和中国研究,并最终于1977年在不来梅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75年,托马斯·海贝勒随旅游团第一次到访中国,对中国有了亲身体验。但短期的参访非但没有能满足托马斯·海贝勒对中国的好奇心,反而使他更加意识到自己对真实中国的认识非常有限,产生了想要长时间待在中国,深入了解中国的想法。于是在1977年取得博士学位后,托马斯·海贝勒立即向中国大使馆提出前往中国工作的申请。同年6月,托马斯·海贝勒获邀以《北京周报》外国专家的身份来到中国工作和生活。他在《北京周报》工作了4年半,直到1981年才返回德国。这段重要经历,让托马斯·海贝勒对中国的认识不断深化,并逐渐成长为一位中国问题专家。 1984至1990年,托马斯·海贝勒担任德中友好协会主席期间,积极推动中德交流##paidbegin##互动。作为现今德国中国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托马斯·海贝勒长期任职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所,2013年起担任浙江大学特聘教授,频繁往返于中德两地,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如若要从当代海外汉学家中选出一位最懂中国国情的学者,托马斯·海贝勒必定是最具竞争力的候选人之一。自1981年开始关于四川凉山彝族的研究至今,托马斯·海贝勒将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贯彻到了其40余年的中国研究生涯。托马斯·海贝勒的研究课题涵盖范围很广,研究区域横跨中国东、中、西部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地方政府,研究人群涉及中国的少数民族、私营企业家和县乡干部,研究主题涉及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托马斯·海贝勒认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问题,必须摒弃“西方中心论”的立场和意识形态偏见,深入中国获得可靠的一手信息
德国汉学家托马斯·海贝勒:以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读懂中国.docx
下载提示

欢迎使用云库网,如遇下载问题,请点击此处查看解决办法!

如以上链接无法点击,您可以尝试在手机或电脑“浏览器”中输入本站网址yunko.cn,进入网站,本站即便不注册登录,一样可以下载,您下载的文档会以邮件形式发送到您的邮箱,请准确填写邮箱地址。

版权说明:云库网是一个资源分享及获取平台,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