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友好型社会,怎么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
“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了13条生育支持具体举措。这不仅是对我国当前人口发展新常态的积极应对,更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普惠托幼和义务教育体系,完善职工生育休假制度,一些地方还对生育补贴政策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我国人口生育率逐年下降、少子老龄化形势依然严峻。究其原因,除了现代家庭结构变化和个人职业发展追求带来的生育观念变化导致的
“
不想生
”
,主要就是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过高导致的
“
生不起
”
,以及普惠育幼服务不完善、子女无人照料导致的
“
不敢生
”
。对此,国家、社会、家庭应当共同发力,将生育、养育、教育一体化考量,系统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强化生育友好型社会制度保障。生育支持政策既是支持生育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综合性政策,需要树立
“
大人口观
”
,面向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做好人口服务。
具体来
生育友好型社会,怎么建设?.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