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热门资料 主题教育

在2024年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docx

DOCX   4页   下载6   2024-10-22   浏览375   收藏11   点赞12   评分-   2055字   6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在2024年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docx 第1页
在2024年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docx 第2页
剩余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县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优势,探索创新“企业+工坊+群众”非遗活化利用模式,带动群众技艺创新、振兴产业、增收致富,推动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胜势。目前,全县非遗产业年产值4亿元,带动就业1.6万余人,人均年增收2.5万余元。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政府推动,让非遗技艺“活起来”。一是完善非遗保护体系。 成立全县非遗协会组织,定期开展非遗项目挖掘保护、宣传引导工作,全面掌握县内非遗资源种类、数量、保护现状,加大申报认定力度,已建成国家和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公布非遗代表性项目177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8项、市级44项。 二是强化非遗技能培训。 探索打造“馆校企共建”人才培育模式,依托县文化馆、中小学校、规模型非遗企业等平台,建设8处非遗传习基地,充分发挥县内文化领域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带动作用,针对短穗花鼓、吕剧、面塑等34个非遗项目,常态化开展展演及技能培训,推动馆校企发展同非遗传承互促互成,已培育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6人、非遗爱好者超3万人。 三是建强非遗传承阵地。 坚持把镇街作为非遗传承保护的主战场,创新打造“1+1+N”非遗传承矩阵,建设中华齐笔利用与保护传承中心、搭建1个多业态非遗展馆、N个非遗展示体验基地,采用实物展示、场景复原、技艺展览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场景,零距离感受非遗独特魅力。比如,**街道桥头王村组建的“非遗曲艺小剧场”,定期组织锣鼓、秧歌、舞狮、戏曲等10余种本土特色展演活动,吸引游客近10万人,成为城市争相打卡的非遗新地标。 二、突出示范带动,让非遗产业“旺起来”。一是打造非遗工坊。 整合全县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统手工艺,创新作坊式、师徒式“产教融合”传承模式,在充分吸纳带动就业的同时,推动“打工者”向非遗学徒、非遗传承人转变,打造集研发、研培、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非遗工坊。目前,全县拥有省级非遗工坊1家、市级5家、县级15家。其中,大码头苇编市级非遗工坊年产苇编制品120万件,出口欧美、迪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达6800余万元,带动600多人致富。 二是培育非遗企业。 县里制定奖补政策,重点支持具有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市场发展潜力、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技艺类项目,将生产性保护与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化“指尖技艺”为“指尖经济”。目前,全县建成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发展齐笔、香油、毛氏
在2024年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docx
下载提示

欢迎使用云库网,如遇下载问题,请点击此处查看解决办法!

如以上链接无法点击,您可以尝试在手机或电脑“浏览器”中输入本站网址yunko.cn,进入网站,本站即便不注册登录,一样可以下载,您下载的文档会以邮件形式发送到您的邮箱,请准确填写邮箱地址。

版权说明:云库网是一个资源分享及获取平台,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