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例文】
“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
党员干部要始终顺应民心民意,充分尊重民意民愿,时刻将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多做事关社会长远发展和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所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义所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崇本举末》)
【典故】出自《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释义】意思是,上自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paidbegin##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赏析】中国古代士人均以
“
修身
”
为第一要务。修身是
“
齐家治国平天下
”
最理想的人格基础。自身不修,不足以为家、为国、为天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
“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
并把德才关系分成四类:一是德才兼备,为上等之人,称之为
“
圣人
”
;二是德胜才者,谓之
“
君子
”
;三是无德无才,称为
“
愚人
”
;四是无德有才,那便是
“
小人
”
。若要在此四种人中选择,他主张:
“
苟不得
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
。皆因
“
小人挟才以为恶
”“
恶亦无不至矣
”
。小人足智多谋,其
“
智足以遂其奸
”
,其
“
勇足以决其暴
”
,犹如虎之添翼,对社会之危害将更大。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党性修养摆在首位,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杰出领导者。周恩来总理对名利得失的超然与淡泊,使他
“
虽有荣观
”
之高位,依然能够做到
“
见素抱朴
”
和
“
燕处超然
”
,不受功名利禄所累,不改自然朴素本性。他低调谦逊,格外能够忍受劳苦。深厚的道德修养,造就了周总理兼具温文尔雅、谨言慎行、诚实厚道、彬彬有礼的君子人格和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的大丈夫形象。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政治本色。
【用法】主要适用于党课报告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的征程上弘扬优良作风。
##paidend##
【写材料用典】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