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热门资料 主题教育

《盛世危言》中的实业强国主张.docx

DOCX   5页   下载0   2024-11-30   浏览6   收藏0   点赞0   评分-   2315字   1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盛世危言》中的实业强国主张.docx 第1页
《盛世危言》中的实业强国主张.docx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盛世危言》中的实业强国主张 郑观应(1842—1921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从小接受系统的儒家传统教育,在应童子试未中后,奉父命前往上海经商。他白天在洋行任职,晚上则到英华书馆学习英语,由此开始接触了解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经过十几年商业实践的熏陶历练,他对洋务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中国传统义利观和西方重商主义的影响下,郑观应逐渐形成实业强国的观点,这也成为其1894年完成的代表作《盛世危言》的中心思想之一。 (一) 在1880年刊行的《易言》一书中,郑观应主张采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作,鼓励民间投资开办实业。《盛世危言》更是明确主张发展工商实业,以为“富国强兵”之法。 在《盛世危言》中,郑观应从当时情形和语境出发,认为中国虽处“盛世”,但已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如何扶大厦于将倾,力挽狂澜,延盛世之局?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不同,他主张在学习西方的“器物”之余,还应该探寻西方的富强之根——经济制度的改良,振兴工商实业以求富国。郑观应把工商实业发展视为“纲领”之要。与同时代其他人不同,他把“工业”称为“技艺制造”,没有刻意把“工业”一词与传统工艺技巧强加区分。他认为,如果制造业发达,则必带动经济发展和军备的改良,以此御国退敌。因此,要想富国强兵,不应仅引进外国的器械、枪炮而更应治本。治本之源,在于工业,亦即所谓“制造”。他说:“制造一事为通商练兵之纲领。”对于发展商业的重要性,郑观应更直言道,“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是商贾具生财之大道,而握四##paidbegin##民之纲领也”。因此他提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以此达振衰起敝、兴利除弊、富国强兵之效。郑观应言行合一,身体力行,他先后投资参股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多家洋务企业,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工商实业发展的躬行实践者。 (二) 郑观应认为,商贾虽为四民之末,但实握四民之纲,工商业齐头并进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谓“论商务之源,以制造为急;而制造之法,以机器为先”,中国工业不发达,机器制造颇为落后,以致附属于工业的商业也不能兴盛。 在《盛世危言》中,郑观应将近代中国工商实业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归于三点:一是科举取士重在文章,这导致能工巧匠不受重视;二是世人视艺学商贾为末务,视外邦器物为奇技淫巧,故使本国精妙技艺失传;三是工商业教育的缺
《盛世危言》中的实业强国主张.docx
下载提示

欢迎使用云库网,如遇下载问题,请点击此处查看解决办法!

如以上链接无法点击,您可以尝试在手机或电脑“浏览器”中输入本站网址yunko.cn,进入网站,本站即便不注册登录,一样可以下载,您下载的文档会以邮件形式发送到您的邮箱,请准确填写邮箱地址。

版权说明:云库网是一个资源分享及获取平台,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