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构建新安全格局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回答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又解决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安全工作的前进方向和主要任务,为我们维护和塑造有利外部安全环境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
从传统安全到总体安全的历史性飞跃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格局”体现的是识势、顺势的战略决断和谋局、塑局的战略运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历史时期,我们与时俱进完善国家安全格局,顺应了内外环境演变的战略要求。
第一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处于“站起来”阶段,主要是构建生存型安全格局。这一时期,生存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以传统安全为重
心,对内防范敌特破坏、保卫新生政权,对外应对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援越抗美斗争等,捍卫了政权安全和国土安全。
第二个时期:改革开放后至党的十八大,我国处于“富起来”阶段,主要是构建发展型安全格局。这一时期,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同步显现。党中央先后提出新安全观、综合安全观,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气候、粮食、反恐等诸多领域纳入国家安全视野,对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外有效应对意识形态渗透、外部牵制遏压、领土主权争端等多重挑战。
第三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步入“强起来”阶段,主要是构建总体型安全格局。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要求构建新安全格局。一方面,拓展国家安全涵盖的重点领域,包括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另一方面,统筹发展和安全,一体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安全格局的丰富内涵
从理论指导看,构建新安全格局遵循总体
科学认识构建新安全格局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