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优势、补齐短板,持续巩固“加分点”、认清“薄弱点”、抓住“关键点”,着力增强产业硬实力、招商磁吸力、项目支撑力、园区驱动力、商贸新活力、区域向心力、财政保障力、政策统筹力。
2.系统把握“点上改”与“面上治”“当下改”与“长久立”的关系,做到精准整改“点上”问题、系统整改“面上”问题、坚决整改“内在”问题,着力破解监管上的盲点、制度上的漏洞。
3.强化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更新的理念、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干出新业绩、促进新突破。
4.树牢“经营城市”的管理理念,做到以规治“违”、常态治“脏”、铁腕治“乱”、有序治“差”、科学治“堵”,着力推进城市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增活力。
5.常怀“空杯心态”、保持“本领恐慌”,持续强化专业的素养、优良的作风、敢拼的勇气,努力成为抓经济、抓发展的“行家里手”“中坚力量”。
6.系统化部署推进“聚合力”、多元化服务保障“提效力”、立体化政策扶持“激活力”。
7.锤炼忠诚之志,在政治方向上不偏不倚;筑牢立身之本,在能力本领上提质提效;永葆赶考之心,在责任传导上到岗到位;严守规矩之戒,在政治生态上正风正气。
8.坚持常态化调度、压茬式推进,机制化保障、全环节跟跑,协同化作战、聚合力攻坚。
9.摸清风险点、找准平衡点、抓住突破点,做到手中有余粮、脑中有办法、心中有戒惧。
10.在学习上更深一层、在宣传上更浓一分、在贯彻上更进一步。
11.把状态提起来、把劲头鼓起来、把标杆立起来。
12.统筹“线上+线下”、注重“实效+时效”、突出“治标+治本”,健全“民声”收集机制、闭环解决机制和源头治理机制,努力做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
13.站位“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这一高度,紧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一关键,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一原则,把准“事要解决、群众满意”这一标尺。
14.权责明晰的责任机制、法律支撑的保障机制、严密协同的监管机制、群众参与的评价机制、严肃鲜明的问责机制。
15.打好污染防治“组合拳”,绘就生态修复“新画卷”,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
16.舆论引导更有声势、风险化解更有章法、安全护航更有实效。
17.增强网络文化“软实力”,打造天朗气清“生态圈”,扩大向上向善“同心圆”。
18.坚持思想导向、搞清楚“谁来学”,坚持问题导向、搞清楚“学什么”,坚持结果导向、搞清楚“怎么学”。
19.让生态资源“变现升值”、让生态产品“变废为宝”、让生态保护“变领未来”、让生态产业“变革赛道”。
20.“清单化”管理、“精细化”推进、“闭
天天金句精选(2024年7月26日).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