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笔杆的“三个搞清楚”让你写讲话“一稿过”
作者:兰克西
一篇讲话稿尤其是领导讲话稿的水平高低,不仅决定着一次会议开得成功与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部门的工作,甚至是一个地区的发展。因此,掌握好领导讲话稿的写作特点,对秘书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撰写一篇好的领导讲话稿,还应结合讲话的场所,听讲的受众,上级对会议的要求,以及领导自身的讲话风格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具体来讲,就是要搞清楚“三个事”。
第一,要搞清楚“上边吹什么号,领导唱什么调”,这就是撰写讲话稿面临的相关形势和上级大政方针。起草领导讲话稿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初稿出来后,自我感觉良好,可领导觉得站位不够高,层次没上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起草者没有切实弄清领导讲话所
处的大背景,因而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停留在表象层面,没有深入到本质层面。认识上不去了,就难以把握准方向和原则,就会思想滞后、拓展不开,就找不到起草领导讲话的准确感觉了。要善于把上级指示精神与领导意图结合起来理解。接到任务后,用多种方式,收集与领导讲话主题相关的上级重要文件规定、上级领导重要讲话、最新的形势任务分析和资讯材料、相关重要研究文章等。尽可能找到原文,通过反复研读,把握好上级强调什么、提倡什么、纠正什么;把握好有关领域发展形势和理论研究动态;把握好兄弟单位相关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只有将这样的"大背景"真正弄明白了,才能站到应有的思想高度、全局角度来思考领会领导意图。
第二,要搞清楚“缸里有几升米,瓶里有几两油”,这就是领导讲话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单位相关现实情况。“中背景”实际就是领导讲话的“矢”要射向的“的”。靶标不清,就谈不上瞄得准、打得狠,领导讲话稿的针对性就无法保证。机关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上情”与摸清“下情”,并从二者的结合上出主意、抓落实。结合得越好,成果越大。对下边的情况心中无数,领会领导意图往往容易原则来、原则去,很难贴近实际、加以具体化。为此,要尽可能将下情收集得全面、准确和细致。坚持有点有面地收集,力求点上有第一手细节、事例,尤其是存在问题,面上有必要的综合性统计数据,通过点面结合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确保领会上情和吃透下情能有机地统一起来。收集渠道要尽可能地拓宽。注意收集各级领导在该领域该单位历次相关讲话、讲评及贯彻落实情况等历史资料,以利于作纵横交错的全面分析。可从参加单位的各种座谈会、下基层调查研究、从下级相关报告、简报中收集该
老笔杆的“三个搞清楚”让你写讲话“一稿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