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热门资料 述职报告

【写材料用典】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docx

DOCX   2页   下载0   2024-12-26   浏览9   收藏0   点赞0   评分-   855字   10积分
【写材料用典】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docx 第1页
【写材料用典】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docx 第2页
【例文】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关键就在于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乃至面对生与死的冲突,都能坚守“义以为上”的道义选择与价值追求,并在其中得到精神的满足与心灵的自由。 (中国纪检监察报《君子处事   于义合者为利》) 【典故】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释义】 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 【赏析】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对义的推崇、对义的重视,影响了无数志士仁人。在苦寒之地,苏武持着代表汉朝的旌节,放牧羊群,幕天席地,餐风卧雪,坚持了19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岳飞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同时“平居洁廉,不殖货产”,既给后世留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亦留下“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的风骨;明代杨慎在朝为官时,不畏权势,坚持礼法,流放至边疆后,依然造福百姓,临终留下“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的认知。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培厚了“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义利选择。植根于中华文化传统,中国共产
【写材料用典】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docx
下载提示

欢迎使用云库网,如遇下载问题,请点击此处查看解决办法!

如以上链接无法点击,您可以尝试在手机或电脑“浏览器”中输入本站网址yunko.cn,进入网站,本站即便不注册登录,一样可以下载,您下载的文档会以邮件形式发送到您的邮箱,请准确填写邮箱地址。

版权说明:云库网是一个资源分享及获取平台,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