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文章写作的一些感悟
说到调研文章,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说到写调研文章,大家都面露难色。今天,我与大家分享关于撰写调研文章的一些体会与感悟,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读书是必备的修养,要弥补自己的比较劣势。我们拥有着数不尽的案例资源,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我们也有比较劣势。记得我曾经撰写过一篇有关合同解除权利失效方面的文章,这篇文章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我在具体的案例中发现的,一二审法院也有相应的裁判,但我总觉得理由比较牵强,但也不明所以。后来我也曾经试图就这个问题写点东西,但却发现自己一直扣扣索索的怎么也写不出来。直到我在法学专著中发现了“权利失效”的理论,才为我继续撰写这篇文章打开了一扇“窗”,这篇文章后来获得了当年民法研究会的三等奖。我觉得,如果我们可以每周抽上几个小时读点专著,基本上两个月也可以读
完一本。久而久之,我们撰写调研文章的“内功”不断扎实,只有“内功”扎实了,写出的文章才会更加有深度、有理有据。
二、动笔是入门的前提,要克服自己的思想惰性。我们在工作中总有写文章的“冲动”,但是为什么没有能够写成呢?我觉得,如果你想写,即便你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框架,但是如果你在一个星期之内什么都不做的话,那么这篇文章很有可能会“胎死腹中”。我撰写文章也是今天写一点,明天写一点,过阵子再写一点累积起来的。记得有篇关于医疗损害因果关系的文章,我断断续续地写了大概有大半年时间,好不容易才有了成形的初稿。实际上,“每天写一点”不仅可以高效利用我们碎片化的时间,也可以保持我们写作的节奏及热情。但是,写文章的间隔时间也不能太长,一般最多一周。如果时间太长,就会造成遗忘,写作思考的连续性就会中断,还有可能会产生惰性。所以,动笔时心中一定要有进度表,要暗暗地给自己施加压力。
三、多思是写作的升华,要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文章的写作是一个实践与理论的互动过程。我写过一些有关租赁合同纠纷、业主委员会主体资格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源于实践,但问题分析、思考和比较都是依赖于理论,最后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才得到了法学专业期刊的认可。要知道,现在一篇普通的学术论文是一万字起步,如果我们不善于思考,不善于用理论分析问题,别说一万字,可能一千字、一百个字你都会觉得费劲。提升自身思辨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法学的专业期刊,这和学一门外语一样,只有多读才能够写出“法言法语”,才能知道某一观点怎样用理论
调研文章写作的一些感悟.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