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凝思也有力量
“
衙
斋卧听萧萧竹,
疑
是民间疾苦声。”这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身为知县时关于“听”的感怀。“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自己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则是德国诗人歌德关于“思”的感慨。
“言能听,道乃进。”只有注重并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才能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科学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于思,毁于随。”领导干部唯有深入思考、精于思考,考虑问题才会全面,处理事情才有办法,决策指挥才有章法,才能把汇集起来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出来、释放出来。不论是静听还是凝思,都是一种能力、一种姿态,也是一种品质、一种境界。可见,静听凝思也有力量,应当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在静听中凝思、在凝思中静听,我们才能更好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才能在
践行
党的群众路线中找到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
“静听”——
敬群众
为师,
聆
民声
蓄
力量
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深深扎根于人民,注意从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利益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地问一问,深入地看一看,耐心
地听一听,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汇集起来,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力量积蓄起来,自然就有破解难题的“锦囊妙计”。
“先听”知水情。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种工作作风和学习方法,倾听是贯彻群众路线的起点,是形成信任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意见都是从群众中来的。将群众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今天我们坚持这一根本方法,就是要在决策的制定、执行和修正之中,把静听做在先、民意知在前。制定政策要先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办哪一级的事必须充分
征求哪
一级的意见,不能自说自话、自拉自唱,不要等基层、群众有了意见再倒逼我们去听、去改。破解难题要先听,“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向群众多学一点,我们的办法就多一些,离难题的解决就更近一步。建设项目要先听,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群众意愿办事,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从一开始就要争取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否则,其结果很可能是劳民伤财、徒劳无功。推动工作要先听,去年轮流召开的全省三级干部会
静听凝思也有力量.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