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
供销
社完善“三支队伍”
,
推进土地托管服务改革发展
情况报告
(农机队伍、营销队伍、管理队伍)
XX
县地处武陵山区,人多耕地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靠天吃饭,加之农产品价格走低,致使无人种地、不愿种地,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村土地撂荒现象日益严重;土地闲置不仅浪费土地资源和加剧人地矛盾,而且使农田基础设施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农业投入浪费,也给粮食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
XX
县供销社积极探索、以人才、科技、创新为突破口,通过组建农机队伍、营销队伍、管理队伍,开展土地托管试点,推动土地托管服务由单环节、多环节服务向农业生产全程服务延伸,向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二三产业拓展,通过培育职业农民、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让撂荒耕地“活”起来,解决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增收等问题,加快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市场化步伐,全面促进“三农”工作提质增效,贵州新闻联播对该县土地托管新模式多次进行了特别报道。
一、组建“三支队伍”,解决人才、设备、组织问题
一是组建农机队伍。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广泛吸纳农村有志青年组建村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财政给予政策资金支持配齐当地农业生产所需设施设备,使产业发展有人管、有人干、有资金、有工具。
二是组建营销队伍。由县商务局、县供销社等部门负责组建营销队伍,负责统筹推进订单农业、组织产品、物流运输、营销培训等工作,按照“围绕重点、建立机制、搭建平台、打通瓶颈、拓宽渠道”的思路,确保全县特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出好价钱。
三是组建管理队伍。组建专业会计服务公司,解决合作社发展初级阶段做账难、账务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便于财政资金规范使用的监管,推进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新“三个方式”,解决谁来干、怎么干和利益链接的问题
一是全程托管“保姆式”服务。土地托管服务主体提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低于市场的服务价格,取得双方同意,与农民、合作社等签订土地托管服务协议,托管方按劳务项目或包干价格获得报酬,土地的所有收入归农民所有,其土地托管服务主体必须保证最低收入。
二是半托管“订单式”服务。土地托管服务主体向农户、合作社等提供土地耕、种、管、收、加、销等低于市场的服务价格,农户、合作社根据需要选取一项或多项服务,签订土地托管订单式服务协议,托管方按劳务项目获得报酬,土地收入归农户、合作社等所有。
三是土
【情况报告】县供销社完善“三支队伍”,推进土地托管服务改革发展情况报告(农机队伍、营销队伍、管理队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