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做梦了!
今天一大早,我突然从梦中惊醒——做了个怪梦也是噩梦,梦境如下:
领导第二天早上要出席一个大学生英文演讲比赛,赛前要致辞,用汉语做,专门安排有翻译。致辞稿由我负责起草,头天晚上挺晚了才新鲜出炉。写完稿子,上床休息前,我先调好闹钟,保证自己睡醒之后,能赶在赛前把稿子送到领导手上。没想到,因为连日赶稿子,实在太疲倦了,闹钟根本闹不醒。等到醒过来,比赛已经开始了
……
这时候,我也被吓醒了。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这几天正是假期,我根本没思考赶稿子的问题啊!更何况,梦中的情形,应该是十几二十年前我还在高校工作时的事情。我离开学校、走进机关已经那么久了,怎么突然“梦回”了呢?而且这个梦,不仅有情节,还有细节,就像真的一样。
我这个人并不迷信,也不打算去找高人解梦。但转念一想,梦中的情形反映出的问题是写稿子、交稿子的提前量预得不足,这是“材料人”经常会遇到的事情。在“公文课”里,我多次提到过这类事情,但还没有专门就此讲一堂课。借着这个梦,那就补上一课吧!
无论写材料还是做事情,都要打好提前量。
提前量就是计划性、预见性,提前量就是主动权、安全阀。
这一点,一般人都知道。但是,
打好提前量,要旨在“前”,要害在“量”,要领在“好”,“好”的实质在于“度”的把握,
这里面就大有学问、大有玄机、大有讲究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把握得好。所以,还是有一探究竟的必要。在我看来,“好”是个弹性区间,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把握好区分度。
第一,不同类型的文稿要有所区分
从工作节奏和写作时机的把握上,我们可以把机关文稿分为周期性文稿、常规性文稿、随机性文稿。
周期性文稿,指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往往要准备的文稿。这个周期可长可短,长则三五年,短则一年半载。比如,地方党委每隔5年要召开一次党代会进行换届,党代会报告的起草是换届准备工作的重头戏;各地每年要召开一次人大政协两会,各部门每年要召开一次年度工作会,哪个会要准备哪些稿子,都是有惯例的,也是可以“预则立”的。
常规性文稿,指的是日常工作中可以预见的文稿。比如,每年年初都要制定工作计划,年底都要撰写工作总结,重大活动、重要工作往往要制定专门方案。有经验的写手,什么时候该准备什么材料,心里都有一张任务书和时间表,无需领导下任务,自会“不待扬鞭自奋蹄”。
随机性文稿,则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布置、即时安排起草的文稿,往往以急稿居多。
相对来说,前两类文稿的提前量比较容易“打”,“预”得
文稿工作“提前量”里的门道.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