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理论汇编(16篇)(202408)
目录
“发展才是硬道理”历史回响与深远意义
3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9
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论述的逻辑理路
14
邓小平同志与改革开放
20
邓小平在历史转折中的主动与担当
33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39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
43
坚持以深化改革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7
将改革进行到底勇气和决心的鲜明体现
56
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65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76
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86
深刻认识和把握“六个坚持”重大原则
94
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108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114
重温邓小平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
119
“发展才是硬道理”历史回响与深远意义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大道至简。“发展才是硬道理”既简单也深刻、既通俗也深奥,是一个具有理论涵容性与实践指导性的重要命题,为成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革命性变革,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也会逐步发生变化,从而带来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发展才是硬道理”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抓住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有机统一的深层逻辑,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植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变革之中,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基础上的实践外化。尤其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为其提供了思想先导。由此,我们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破解教条主义的迷雾,把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生产力不断提升与生产关系良性调整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才是硬道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守正创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生产力上的巨大体现就是对生产力作用的重新确认与高度重视,将其作为统领全局的重要抓手,使其在中国大地发挥改天换地、旧貌换新颜的历史作用。
历史方位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创新性地提出共产主义发展阶段分为第一阶段(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重要论断,并对这两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预设性的描述。以此为基础,列宁进一步把初
(16篇)党建理论汇编(202408).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