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XX作为全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试点城市,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接管、退休党组织及党员接管、人事档案接管“三个100%”目标,但与接收管理要求和国企退休人员心理预期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成效:基本实现阶段性改革目标
2017年XX被列为全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此项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改革事项和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取得良好成效。2020年,XX试点工作经验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肯定推介。
一是基本实现移交接管全面化。1996年至2018年,我市已全面完成市属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工作,共完成20多万名市属企业退休人员管理职能移交社区管理。截至2020年底,我市共与173家中央企业、29家省属企业集团签订移交协议976份,涉及退休人员8.79万人、退休党员2.75万名,接管档案8.79万本,移交房屋等资产4万平方米,实现阶段性全面移交接管目标。
二是基本实现管理服务社会化。采取签订移交协议,“边过渡边融合”等方式推动国企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目前养老金已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街道和社区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管理服务。同时建立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档案集中存储和数字平台建设,提供档案存储查阅服务。
三是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逐年提升国企退休人员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成近百所快乐老人大学社区分校,“供水供电分离”和小区提质改造等取得明显成效,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退休人员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实现更加普惠、更加公平。
二、症结:“最后一公里”难题亟待破解
目前已实现阶段性移交接管目标,但实事求是地看,有的工作还没有完全落实落细,还有不少“最后一公里”难题亟需破解。
从街道社区看:存在服务缺口。社区现有阵地建设、机构编制、经费保障主要按照原社区管理对象配备,部分接管国企退休人员较多的社区,软硬条件与接管后的管理服务要求不相匹配。如服务活动场地有限,部分社区靠租赁场地办公,少数社区办公用房不达标;管理人员力量不足,一般社区仅7至13个员额,部分社区在退管队伍建设、大病探望、困难帮扶和丧葬悼念等方面管理服务难以到位;工作经费不足,难以提供与退休人员预期匹配的高质量管理服务。
关于全市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