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热门资料 主题教育

【写材料用典】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docx

DOCX   2页   下载0   2024-11-30   浏览7   收藏0   点赞0   评分-   885字   10积分
【写材料用典】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docx 第1页
【写材料用典】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docx 第2页
【写材料用典】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例文】“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党员干部要始终顺应民心民意,充分尊重民意民愿,时刻将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多做事关社会长远发展和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所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义所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崇本举末》) 【典故】出自《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释义】意思是,上自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paidbegin##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赏析】中国古代士人均以“修身”为第一要务。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理想的人格基础。自身不修,不足以为家、为国、为天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并把德才关系分成四类:一是德才兼备,为上等之人,称之为“圣人”;二是德胜才者,谓之“君子”;三是无德无才,称为“愚人”;四是无德有才,那便是“小人”。若要在此四种人中选择,他主张:“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皆因“小人挟才以为恶”“恶亦无不至矣”。小人足智多谋,其“智足以遂其奸”,其“勇足以决其暴”,犹如虎之添翼,对社会之危害将更大。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党性修养摆在首位,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杰出领导者。周恩来总理对名利得失的超然与淡泊,使他“虽有荣观”之高位,依然能够做到“见素抱朴”和“燕处超然”,不受功名利禄所累,不改自然朴素本性。他低调谦逊,格外能够忍受劳苦。深厚的道德修养,造就了周总理兼具温文尔雅、谨言慎行、诚实厚道、彬彬有礼的君子人格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形象。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政治本色。 【用法】主要适用于党课报告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的征程上弘扬优良作风。 ##paidend##
【写材料用典】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docx
下载提示

欢迎使用云库网,如遇下载问题,请点击此处查看解决办法!

如以上链接无法点击,您可以尝试在手机或电脑“浏览器”中输入本站网址yunko.cn,进入网站,本站即便不注册登录,一样可以下载,您下载的文档会以邮件形式发送到您的邮箱,请准确填写邮箱地址。

版权说明:云库网是一个资源分享及获取平台,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