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历史精神》心得体会
同志们:
按照区党工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读书月”的活动安排,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情况,下面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经常读书、坚持阅读的人,才能在书海中丰富内心世界、提高精神境界。通读钱穆先生所著的《中国历史精神》,从历史中汲取成长感悟。钱穆在书的开头写到:“历史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历史便即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历史是人生全部经验的总记录和总检讨。”在我看来,这也是钱穆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通过这本书将中华文化能绵延几千年的经验继续传承下去。
诚然,受制于个人思想与时代局限性,钱穆的一些观点在如今部分学者看来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但这本写在1951年的书通过中西对比,从政治、国防、经济、教育、地理与人物等方面写起,可以看到里面钱穆提出的远超于时代发展的许多超前见解。在全书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通过总结历史朝代更替与兴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大变局加速期、国际格局变换期、世界秩序调整期、全球治理重塑期,世界不稳定、不安全、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但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才能看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带来的积淀与孕育出的活力。那么如何能“动”又能“安”呢?
第一方面,关于“动”,书中钱穆认为“所以今天而后,中国只要上轨道,中国人一定该把力量推向落后的内地去。”“到一个落后新地区去,才有想象,才能创造,才能发展。”前半句话是钱穆从历史中得到的想法,即“向落后的内地去”,而后半句则是他对于“动”最核心的规律总结。中国如今的“动”其实遵循着这一规律,所谓“落后新地区”,也就是自身最薄弱、最需要发展的环节。于是也有了现在我们在科技上强调独立自主主动创新,在产业升级上谋求主动发展、在对外交往上强调主动合作。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华为自研芯片的“遥遥领先”,才有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路疾驰,才有了杭州亚运会等等的顺利举行。作为建设XX的一份子,我也在想,我又该如何“动”,我想首先动在外资、重大项目等薄弱环节上,其次要率先动主动动体现xxx担当,目前我们也正在全力推进第四个市重点项目的入库工作,推进结构性外资的实际到账与储备挖掘,尽全力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方面,关于“安”,钱穆又写到:“今天中国积衰积弱,不可能向国外跑,中国的将来,决不可能追随已往的西洋成为
读《中国历史精神》心得体会.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