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热门资料 主题教育

【写材料用典】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docx

DOCX   2页   下载0   2025-02-12   浏览1   收藏0   点赞0   评分-   787字   10积分
【写材料用典】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docx 第1页
【写材料用典】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docx 第2页
【写材料用典】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例文】 “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提高党性觉悟,最终要体现在严以律己、干事创业上。提高党性觉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渐进过程。(解放军报《修好共产党人的 “ 心学 ” 》) 【典故】出自战国荀况《荀子 · 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释义】意思是,没有听闻不如去听一听,听到不如去见到,见到不如去知道,知道不如去实行到。 【赏析】古人讲, “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paidbegin## ” 从古至今,贤达之士一直把知行合一作为立德立功立言 “ 三不朽 ” 的重要途径,荀子倡言 “ 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 ,朱熹提出 “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 ,王阳明有箴言 “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 。《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有 “ 纸上谈兵 ” 的典故。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幼研习兵法, “ 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 。后来赵括率军抗秦,生搬硬套兵书拟制作战方案,不知变通,致使40多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日渐衰落。知行合一,是古人倡导的修身之道,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行为原则。毛泽东同志曾以 “ 箭和靶 ” 来比喻理论
【写材料用典】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docx
下载提示

欢迎使用云库网,如遇下载问题,请点击此处查看解决办法!

如以上链接无法点击,您可以尝试在手机或电脑“浏览器”中输入本站网址yunko.cn,进入网站,本站即便不注册登录,一样可以下载,您下载的文档会以邮件形式发送到您的邮箱,请准确填写邮箱地址。

版权说明:云库网是一个资源分享及获取平台,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