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赵智奎
(2022年10月25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下面,我们将以这两段话为索引,从三个方面来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主题。
一、思想理论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
(一)什么是飞跃?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飞跃?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由此可见,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就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实践到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即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从哲学上说,飞跃是反映事物质变形式的哲学范畴,指事物从一种质态转变为另一种质态的过程。恩格斯指出:“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变到另一种运动形式,总是一种飞跃,一种决定性的转折。”无论是物理现象中“相”的转变、化学现象的化合与分解、生物现象中物种的变异,还是社会现象中社会形态的更替,认识过程中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运动等,都是通过决定性的飞跃来实现的。所以说,飞跃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一个事物飞跃的时间有长有短。一般说来微观世界物体质态转变的飞跃时 间短暂,宏观和宇宙世界物体质态转变的飞跃时间较长。无论在哪个物质层次 上发生的飞跃,都具有时间持续长短和空间规模大小的特性。不同事物有不同 的飞跃形式,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飞跃的形式也会不同。飞跃的形式会随着 事物性质及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事物飞跃的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马克思强调“现实生活过程”是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主要关注社会形态的更替,认为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人类社会将发生社会
形态的更替,即实现“飞跃”。我们知道,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也就从哪里开始。思想的逻辑来自现实的逻辑。同理,理论飞跃的原因在于现实生活过程的飞跃。
(二)理论飞跃与理论创新的关系
理论创
党课系列129赵智奎: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二十大学习材料).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