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健全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夯实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基础
2
2.
建立低收入人口“大数据+”监测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4
3.
聚焦重点对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兜住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7
4.
切实提高站位强化工作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
9
5.
坚持制度先行深化改革创新全力助推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2
6.
筑牢兜底保障防线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5
健全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夯实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基础
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xx各级民政部门在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坚决扛起“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政治责任,织密织牢兜底保障安全网。
健全运行机制,夯实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基础。一是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将相关工作纳入省委常委会、省委深改委和省政府工作要点,并纳入省政府考核部门和市级人民政府事项。二是部门协同。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作用,推动部门沟通协调、责任共担。民政厅、教育厅等
xx
个部门出台《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暂行办法》,明确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条件及救助帮扶办法。省级社会救助平台精准对接省数据资源局、省乡村振兴局数据平台;各相关部门将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援助、受灾人员救助、困难职工帮扶、司法救助等延伸至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三是压实基层。全省
xx
个县将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委托下放至乡镇(街道),实行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负责制,成立多部门参与的社会救助联审联批领导小组,统筹落实入户调查、核对审核、公开公示等工作。
提升救助水平,强化常态化救助帮扶能力支撑。一是加强监测。建成省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和数据库,线上线下监测预警与主动发现能力显著提升,现监测困难群众xxx万人(包括乡村振兴部门监测的易返贫致贫人口xx万)。二是加强能力建设。全省建成村(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点)xxx个,配备x.x万名社会救助协理员并明确其薪资待遇,依托线下网络,主动开展救助核查、上门摸排、主动救助等服务。三是实施综合救助。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依托慈善组织设立社会救助专项基金,村(社区)成立“救急难”互助社,为遇重病、重残、重大变故等困难家庭和个人提供救助帮扶。四是拓展“物质+服务”。打造“情满江淮共享小康”社会救助服务品牌,探索将低保、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视频会上的发言汇编-6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