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赋能促共富 乡村振兴添样本
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愿景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必须发挥多元主体的共生效应,激发各方力量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综合效益
“春入山村处处花”。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的创新探索既需要农业技术、数字技术的硬创新,也需要文化创意、文旅融合的软创新。乡村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生态、荡气回肠的历史传说、精妙绝伦的手工匠艺和温暖甜蜜的情感记忆,是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也是乡村产业发展重要的开发对象。
近年来,乡村传统文化正在经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探索。文化和旅游部近期发布的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成果的一次整体展示。
此次入选的35个案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实现
了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互融互促、共同发展,将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示范性和影响力。
一是强调共享的文化主题价值提炼。
中国乡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故乡和精神家园。凝聚乡村发展的共识在于乡土文化基因的提炼和展示,充分彰显了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体验感。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首要工作就是构建村民价值共享的资源平台。这些共享资源包括物理资源、空间资源和文化资源。
焦作市修武县大南坡村坚持“留住乡愁,传承文脉”,南通市海门区确定“张謇故里、江海之门、生态田园”的综合定位,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坚守“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的新时代红色标记……这些做法充分调动了本地村民和外来游客之间的价值共识,通过乡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活化展示,发挥党建引领和技术创新优势,激活农民参与主动性和外来游客认同感,以乡村共同体美学情感营造和情绪表征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现了乡村文化资源立体开发。
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让文化资源引领乡村建设,既保护传承活化了乡村独特文化资源和标志性自然物象,又实现了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创意链接,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乡愁创意新业态。
二是注重审美的艺术现场场景共创。
乡村文旅资源具有典型性、在地性、自然性、原生性和活态性。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关键是构建具有审美意象的乡村艺术现场。乡村审美场景营造通过感知物、消费符号和公共活动等的营造,达到艺术美感共创、精神建筑共筑和情感社群共塑,让乡村留得住“乡魂”,让人们记得
文旅赋能促共富+乡村振兴添样本.docx